Daydream Nation (Deluxe Edition)

Daydream Nation (Deluxe Edition)

80 年代,美国的另类音乐“分子”、噪音“匪徒”、朋克“余党”,在纽约汇聚为一股初具规模的激进风尚。当时正风靡于美国下城的无浪潮音乐所展现出的自由和真实,令厌倦了 Chuck Berry 式吉他和弦的他们感到新奇而兴奋,Sonic Youth 正是这些人中的一员。1988 年,乐队发行第五张专辑《Daydream Nation》,一面保留了 70 年代朋克音乐的余韵,一面奏响了颠覆既定摇滚传统的前卫噪音,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雄心和活力。爬梳其绵延三十年、共发行 16 张录音室专辑的职业生涯, Sonic Youth 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作品非《Daydream Nation》莫属。 当许多独立乐队被主流大厂牌签下并逐渐有了同质化倾向,朋克的 DIY 特色逐渐被商业色彩取代。Sonic Youth 在《Daydream Nation》中使用大量自由奔放的吉他、不规则且诡异的鼓点发出扭曲失真的声响,在轻技术而重能量释放和情感表达的演奏中,向被消费主义支配的流行文化提出探问,其反叛与实验性在精神上与美学上都深深影响了后世另类摇滚和独立摇滚场景的发展。 在表达上,他们埋下了文学和艺术的双份养料:专辑封面来自当代艺术家 Gerhard Richter 描绘的蜡烛,模糊、虚无,具有反潮流的意味。他们以“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笔下的未来大都市隐喻城市的繁荣、衰败和消费主义的兴盛(《The Sprawl》),以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电影《切尔西女孩》中 Eric Emerson 的迷幻体验为灵感进行创作(《Eric’s Trip》),并向加拿大歌手 Joni Mitchell 的经典作品《Hey Joe》致敬(《Hey Joni》),甚至把 ZZ Top 乐队的专辑《Eliminator》和 Dinosaur Jr. 乐队的风格融合在一起,捏出一个新的词组《Eliminator, Jr.》。后来的亚文化青年也喜欢拼贴和挪用文化符号来为自己树立“Indie”标签,Sonic Youth 可谓开此之滥觞。 在音乐上,他们利用了特殊的吉他调弦法,并大胆使用非调内和弦,演奏出种种不和谐的、古怪而尖锐的音乐。噪音仍然是 Sonic Youth 的标志性色彩和拿手好戏,因与粗糙的朋克相融合,而迸发出更蓬勃的能量。比起前一张专辑《Sister》,《Daydream Nation》引入更多非常规的歌曲结构和即兴的、冗长的器乐片段,这也是他们不向主流和商业屈服的方式之一,专辑也因此长达 70 多分钟,成为 Sonic Youth 第一套双张专辑。90 年代起,曾被 Sonic Youth 提携的 Nirvana 随着 Grunge 运动的异军突起在流行文化中掀起巨浪,而 Sonic Youth 却始终是地下摇滚场景的守护者和集大成者。在大洋彼岸的亚洲大陆,日本乐队 Supercar 早期的专辑大量融合朋克和噪音,明显受到 Sonic Youth 的影响;北京噪音摇滚乐队 Carsick Cars 所引领的“No Beijing”浪潮也如同“No New York”一般,形成了中国地下摇滚场景中尤为耀眼的“北京新新声”一代。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