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in: Piano Sonata No. 2, Op. 35 "Funeral March" -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9, Op. 106 "Hammerklavier"

Chopin: Piano Sonata No. 2, Op. 35 "Funeral March" -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9, Op. 106 "Hammerklavier"

初看上去,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和贝多芬的《槌子键琴奏鸣曲》是颇为出人意料的搭配。“通常我们会把贝多芬和肖邦视为迥然不同的作曲家。”钢琴家贝阿特丽丝 · 拉娜告诉 Apple Music 古典乐,“在听众的想象里,两者之间有着很大距离。” 实际上,这两首钢琴音乐的旷世杰作有许多共同点:两者都采用了降 B 小调和降 B 大调,而且都突破了常规范式,并都在第三乐章展露了作曲家最脆弱的一面。“《葬礼进行曲》是肖邦写过的最具戏剧性的作品之一。”拉娜表示,“贝多芬的第三乐章则带我们一窥贝多芬这个人的内心世界。” 与此同时,两首作品的最终乐章都具有高度创新性。贝多芬用一段极长的赋格开天辟地,肖邦的第四乐章也极不寻常。“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拉娜表示,“双手的平行乐章,从头到尾都是 pianissimo(弱音),就像轻柔扇动的翅膀。然后我们感受到最后一个和弦的 fortissimo(强音)的震撼。” 贝多芬的《第 29 钢琴奏鸣曲》别名《槌子键琴奏鸣曲》,创作于 1818 年,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长、演奏难度也最高的一部。开篇乐章中宏大的和弦迎面而来,几乎有着交响乐般的气势。在长达 10 分钟的时间里,这个乐章几乎没给演奏者留下片刻喘息空间。“它很有挑战性。”拉娜表示,“我觉得这种挑战也传递给了听音乐的人——聆听作品的体验也绝不轻松。要理解第四乐章中发生了什么,真的很难。” 拉娜是那种极为难得的钢琴家——不但拥有极强的技巧,同时还有着能深深穿越音乐表面的灵魂。她决定录制这首奏鸣曲,不是因为它的难度,而是因为作品深沉的第三乐章。拉娜表示,长达 18 分钟的“Adagio sostenuto”(持续的慢板)包含了“史上最美的旋律之一——它是如此纯粹,如此精妙。”这对于贝多芬而言颇不寻常,因为创作旋律并不是他最为人称道的强项。 “贝多芬的旋律总是某个音程、音阶或重复的发展。”她解释道,“说到旋律,我会想到肖邦而非贝多芬。”但在这首乐曲中却有神奇的事发生。“旋律在乐章中不断发展。”拉娜表示,“它每一次复现都变得更加有力,也更加内敛。我觉得在贝多芬作品里很少有这样的创作。” 她为肖邦奏鸣曲的慢板乐章带来了同样飘渺甚至神圣的气质,尽管其他钢琴家通常会将它演绎得过分严肃。“肖邦的一段轶事总能给我灵感。”她说道,“他当时在马略卡岛,健康状况不佳。有一次他在弹自己作品的时候,抬起头发现一队牧师在钢琴前走过。他知道这显然是幻觉,但他还是站起身来离开了钢琴。在我看来,这个细节非常重要——乐曲有种幻觉的、脱离现实的元素,这是非常重要的。” 诚然,肖邦 1839 年创作的这部奏鸣曲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描绘了自己已然接受生命终有尽头的事实,正如贝多芬在《槌子键琴奏鸣曲》中开始接受自己失聪的处境。“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肖邦一直都在讲故事。你只有一次机会聆听这个故事,不能回到过去。从这种意义上,我觉得这部作品就像人生。它反映了肖邦在那个特定时期的生活。”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