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episodes

《弟子規》是清代一位秀才李毓秀,根據宋代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而成。因朱熹認為當時的教育只是為了應付科舉考試,是捨本逐末,才編寫《童蒙須知》教導孩童日常生活的規範。茲鄭重推舉《弟子規》,望能參透此書主旨,以身作則,使人人守本分、盡職責。或謂「世風興衰,人人有責」。在彼此觀摩中養成良好品德,希祈能挽頹風為祥風。

弟子規感‪言‬ P53 聯播網

    • Education

《弟子規》是清代一位秀才李毓秀,根據宋代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而成。因朱熹認為當時的教育只是為了應付科舉考試,是捨本逐末,才編寫《童蒙須知》教導孩童日常生活的規範。茲鄭重推舉《弟子規》,望能參透此書主旨,以身作則,使人人守本分、盡職責。或謂「世風興衰,人人有責」。在彼此觀摩中養成良好品德,希祈能挽頹風為祥風。

    32. 萬法唯心 居室明淨 (完結篇)

    32. 萬法唯心 居室明淨 (完結篇)

    世人對苦、樂、愁、喜的感受是因人的心境不同而有所不同。這是人心感受的深淺而有輕重的分別。

    • 5 min
    31. 刻苦勤學

    31. 刻苦勤學

    孔子說:「好學近乎智」(《中庸》)好學就是要篤志勤學,篤者勤勉不怠。所以求學進修,必須篤志勵行。孔子又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修學就要篤實堅志,勤勉進修。孔子再說:「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泰伯》)。

    • 3 min
    30. 力行精進

    30. 力行精進

    現代人所受的教育,是瞭解事物,不如說是記憶事物,以因應考試與升學。如記憶力強,就一直考上想要進入的學府,一旦得到學位出社會後有較好的機會,能出人頭地,而可享受優厚的生活。這就是現今社會大多數人的心態、觀念。

    • 3 min
    29. 親近仁賢

    29. 親近仁賢

    人雖然有智愚之別,但其本性本來俱足一切諸善美德,是不分賢劣人人平等。不過人的良知良能尚未完全開發,所以必受良師、善知識的開導,才能逐漸流露其智能。

    • 3 min
    28. 寬宏大度

    28. 寬宏大度

    一般凡夫為生活所牽動而物慾蔽心,遂妄求多得而心量狹小,又為爭名奪利終日汲汲於得失之間而身心難安。所以說「小人長戚戚」然而「君子坦蕩蕩」。

    • 3 min
    27. 非義莫取

    27. 非義莫取

    義者宜也,是公正合理的道理,也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就是要能遵照天律合理行事。遵守人倫合宜處事。能守義即廉潔可修身,清白而知恥

    • 2 min

Top Podcasts In Education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Mel Robbins
The Jordan B. Peterson Podcast
Dr. Jordan B. Peterson
Digital Social Hour
Sean Kelly
4biddenknowledge Podcast
Billy Carson 4biddenknowledge
The Rich Roll Podcast
Rich Roll
Do The Work
Do The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