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episodes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职于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著作:当代《孟子》人性论的省察──以汉学家的诠释所展开的反思(繁体版) 、 樗下咏《庄子》(繁体版)、 《站在庄子的肩膀上》。
邮箱:lebron123077@163.com










本专辑预计每周更新至80集。

爱要庄子才完‪美‬ 罗惠龄

    • Society & Culture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职于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著作:当代《孟子》人性论的省察──以汉学家的诠释所展开的反思(繁体版) 、 樗下咏《庄子》(繁体版)、 《站在庄子的肩膀上》。
邮箱:lebron123077@163.com










本专辑预计每周更新至80集。

    45 人故无情之三(试听版):无情不似多情苦

    45 人故无情之三(试听版):无情不似多情苦

    无情不似多情苦
    精神主旨
    有所得求,需倚赖时机偶然;有所失损,需顺应常态变化。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不因有所得取而过度欣喜,不必有所失落而过度悲苦。换言之,保持得失无动于衷的豁达胸襟,不随莫测无常的世事,让情绪情感妄自骚动。不哀不乐、无得无失的泰然涵养,哀乐情感便不会趁虚而入的翻腾不休,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要化解掉执念,解消掉束缚。反之,对于那些无法自行排遣,无从自我解脱的人,便不免为外物箝制役使,终在缴绕不出的情感中挫败纠结。
    庄子藉由〈德充符〉中的“人故无情”一说,来强调生命不啻是顺时而生情、应物而去情的日常。喜怒哀乐,情绪情感,人皆有之,过分放肆感官情感的扭曲,耗竭精气、害其精神,毁形、丧形、忘形,种种源于形躯我的情绪欲望,因不当错置而遍体鳞伤。因此,处在当下的常人不应过度执着于官能情感的欲求。心无罣碍,心安理得,得失不动于心,得失了然于心,让生命回归到自然简朴的来路初心,一切遭遇将不会影响初心的平和宁静。如此一来,“安时处顺,哀乐不入”的最高修养境界,便符合了庄子所谓的顺应自然之“无情”律则。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
    以上为试听版节目之内容。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罗博士的第四个专辑:罗惠龄释说老子。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职于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 3 min
    44 人故无情之二(试听版):道是无情却有情

    44 人故无情之二(试听版):道是无情却有情

    道是无情却有情
    原文对焦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无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德充符〉惠子对庄子说:“人本来就是没有情感的吗?”庄子回答:“的确是这样的呀”。惠子说:“一个人倘若没有了情感,又怎能称得上是个人呢?”庄子说:“道赋予了人容貌,上天赋予了人形体,既有容貌又有形体,怎么可能不算是个人呢?”惠子说:“既然已经称作人,是人的话,又怎么能够不带情感呢?”庄子回答说:“你所说的不带情感的无情,并不是我所谓的无情喔。我所谓的无情呀,是说人不应该只凭着自己主观的好恶之情,来伤害到本有的天真本性。应该顺任自然而然的本真状态,而不随意增添些什么,来做为刻意的养生。”惠子说:“不刻意的来做为养生的种种工夫,又凭什么能够完善的保全自己的身体呢?”庄子回答说:“道赋予了人容貌,上天赋予了人形体,可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之情,而来伤害到自我的天真本性。因为自然而然的道境,理当是无所增加附会,既不刻意人为造作,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职于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 2 min
    43 人故无情之一(试听版):无情总被多情恼

    43 人故无情之一(试听版):无情总被多情恼

    01 人故无情之一:无情总被多情恼故事引导一   桀骜自是有情痴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陈留(今河南)尉氏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其父阮瑀,为曹操文吏,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而阮籍则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中国历代士人尊崇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志气宏放,多才多艺,嗜酒能啸,雅好音乐。博览群籍,尤好《老》《庄》,著作有《阮步兵集》传世。
    阮籍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父死家贫,侍母至孝,倚靠勤学得以成才。
    某日,与友人下棋,突传母亲去世噩耗。友人听闻,脸色大沉,急忙吆唤着阮籍速速返家奔丧。怎料阮籍竟一副从容淡定、神色自若地观看棋盘,俨然事不关己的模样,并坚持继续下棋,非得分出输赢胜负,方能结束棋局。
    在为母守孝服丧期间,放纵啖肉,无度饮酒,在当时可是悖俗违礼的不孝行为。由于他向来排斥虚伪的礼法,蔑视传统的规范,对于前来吊唁的亲友,也从不以其该有的礼数回应。放浪形骸,超出世人想象。后来,母亲下葬当日,阮籍吃了一只蒸熟的小猪,畅饮了两斗酒。直到与母亲作了最后的诀别,这才开始放声的嚎啕大哭,哭到肝肠寸断,哭到吐血昏厥,身心受到重大的损伤,差点赔上了性命。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
    以上为试听版节目之内容。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职于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 3 min
    42 相濡以沫之三(试听版):以无为之道,还无为之身

    42 相濡以沫之三(试听版):以无为之道,还无为之身

    03 以无为之道,还无为之身
    精神主旨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八章》
    自然之治的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提供治道的需要。以其仁义之名,建立了一套相互期勉、互相谋利的价值观。大道本是亘古长存、恒久不变的,却因人为的有心造作,反而变相衍生而出的假仁假义与不仁不义。为求争奇斗妍从而虚伪不实,使得聪明智巧的乱象出现了,使得伪诈权变因而更加盛行了。仁义彰显却使得大道尽失,智巧展现却使得真实遮蔽,使得人在有为、有心、有执之中而悖离了大道。使得父子、兄弟、夫妇,家庭中的六亲出现了纠纷之后,才能显示出孝慈;使得国家陷于混乱之际,方能识见出忠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意义是要我们去反思问题源头,在有仁义彰显及智慧出现之时,便是用来警觉我们,大道可能被扬弃的失落,伪诈可能更猖獗的虚假。在有孝慈彰显及忠臣频现之时,便是用来警惕我们,六亲可能因破裂而不和,国家可能遭昏乱而危殆。
    国富民安之时,人情反显自扫门前雪般的事不关己;祸殃降临之日,人情反显共体时艰般的自发真诚。就像“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一样。泉水干涸了,几条鱼一起困在陆地上,因为缺乏生存自救的活命空间,所以必须用以湿气相互滋润对方,以上为试听版节目之内容。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邮箱:lebron123077@163.com

    • 3 min
    41 相濡以沫之二(试听版):相忘于江湖,相忘于道境

    41 相濡以沫之二(试听版):相忘于江湖,相忘于道境

    相忘于江湖,相忘于道境
    原文对焦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
    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
    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 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大宗师〉
    呴(xǔ): 慢慢呼气,吐口水、吐沫。
    濡(rú): 沾湿;沾上。
    什么时候生?哪个时间死?原本就是逃无所逃的命中注定,就如同白天黑夜日复一日的交替一般,是属于自然的规律现象。很多事情是人所无能为力亦无法干预企及的,这也正是万物本来的实际面貌。人们认为自然就是生命之父,便终其一生的敬爱它、景仰它,更何况是那卓然超绝的道境呢?人们认为君主的权势地位早已超越了自己,比自己高贵,而情愿舍弃性命来效忠他,更何况是那真实无比的道境呢?
    江湖的泉水干涸了,几条鱼一起被困在陆地上,因为缺乏生存的空间,所以必须用湿气相互滋润对方,用唾沫相互沾湿对方,以求延续其脆弱的生命。可其实牠们原本并不需要如此的,因为牠们本是生存在浩瀚无际的汪洋之中。与其因困而必须以湿气相互滋润对方,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邮箱:lebron123077@163.com

    • 3 min
    40 相濡以沫之一(试听版):离别是相聚,咫尺是天涯

    40 相濡以沫之一(试听版):离别是相聚,咫尺是天涯

    01 离别是相聚,咫尺是天涯

    故事引导一 静观万物的自得从容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秋日偶成〉

    淡泊悠闲,与世无争的慵懒心境,便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从容自在的。一觉醒来,总见东边的窗子透着红光,早被高挂的日头照得一片通亮了。在恬静中观看万物样貌,便能够体现自然的妙趣。春夏秋冬的四季递嬗,与之人们在变化中饶富兴味的心领神会,而有其异曲同工之妙。

    真正的妙道玄境,既内在又超越的存乎天地之间。五花八门的思绪,随着风云变化的动态,而贯穿于瞬息万变的无有之中。倘若在富贵之时能够克己复礼,而不骄奢淫逸;穷贱之时能够安贫乐道,而不怨天尤人。如此一来的“贫而乐道”,如此二来的“富贵不能淫”,便称得上是英雄豪杰了,又何必苦苦以其庸俗世态所认定的成王败寇,来作为个人得失损益的论断标准呢。

    这是北宋理学家程颢所作的〈秋日偶成〉。程颢资性过人,修养有道、温和纯净,学生称与师程颢近处,时有如沐春风之感。〈秋日偶成〉,顾名思义,这首诗当是于秋天的偶然兴作中完成的。生年不满百,何苦千岁忧,
    以上为试听版节目之内容。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邮箱:lebron123077@163.com

    • 2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The Ezra Klein Show
New York Times Opinion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Call It What It Is
iHeartPodcasts
Animal
The New York Times